刘兴会
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
《中华围产医学杂志》编辑委员
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,成都 610041
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自1988 年成立以来,在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, 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几代围产医学专家。母儿健康是围产医学亘古不变的追求目标,但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,新的时代,围产医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,从简单的围产期健康管理过渡到生命早期健康管理,甚至是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。因此,健康中国与围产医学密切相关。
一、围产医学是健康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之一
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人类对自身和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、更合理的要求和目标,其中很多内容与围产医学密切相关。
2012 年11 月29 日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中国梦”,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。2013 年3 月17 日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,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”,做到“学有所教,老有所得,病有所医,老有所养,住有所居”。2015 年,联合国峰会提出了“2030 年可持续发展日程”,其中包括“促进健康生活,并提升各个层次的福利”和“实现女性的公平待遇”。2016 年10 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了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。纲要的根本目标是全民健康,核心是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坚持以基层为重点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预防为主,中西医并重”。健康中国的指标中,5 个与围产医学密切相关:人均期望寿命从76 岁增加到79 岁;婴儿死亡率从8.1‰降至5‰;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0.7‰降至6‰;孕产妇死亡率2015 年从20.1/10 万[1] 降至2030 年的12/10 万;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15 年的29.3% 降至2030 年的25% 左右。
2017 年国务院提出的国民营养计划(2017-2030 年)中的“生命早期1 000 天营养健康行动”包括了孕前及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,降低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出生率;实施妇幼人群营养干预计划: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,降低贫血率;出生后提倡母乳喂养,减少婴儿营养不良和腹泻的发生;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。
二、围产医学的困境
1. 孕产妇死亡重视程度不够: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领导下,我国围产医学工作者经过30 多年的艰苦奋斗,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。《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(2019)》指出,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较1990 年下降了79.4%。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 年,孕产妇死亡率在1990 年基础上下降75%,我国已于2014 年提前实现这一目标,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之一[2]。
同样,我国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面也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。但2016 年我国经过监测上报的孕产妇死亡仍有3 000 多例,其中产科出血死亡近1 000 例。与之相比,全世界2018 年空难死亡为556 人,近3 年平均每年死亡280 人。但由于空难是集体事件,而孕产妇死亡是个体事件,人们往往更关注空难事件。分娩远比飞行更加危险,孕产妇死亡是更需要被重视的领域。
2. 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:发达国家的产后出血已经不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,但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(产后出血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妊娠合并心脏病、羊水栓塞)中,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产后出血,而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通过预防、及时救治多数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从2000 年到2017 年,因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已经下降了80%,但仍是第一位的孕产妇死因,且农村高于城市。随着高龄产妇、瘢痕子宫的增加,近年来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亦有升高趋势,值得我们高度重视。如何进一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因此导致的孕产妇死亡,是围产医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。
3. 围产儿死亡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:2017 年全球的新生儿死亡率为18‰, 西太平洋地区为6.2‰,中国为4.7‰,成绩令人瞩目。新生儿的死亡原因中,1995 年占比较大的是早产相关并发症、产时事件和肺炎;2015 年下降了很多,但占比较大的依旧包括早产相关并发症和产时事件,其次为先天畸形,这几类疾病都是围产医学干预的重点。而且2013 年到2017 年的数据表明,农村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。因此,有效解决早产问题及产时事件、提高产前的诊断水平,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,也是围产医学应当面对的问题。
三、围产医学面临的挑战
1. 我国地域辽阔,医学资源分布仍不合理,医患对孕产妇死亡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认知仍显不足:全国孕产妇死亡评审中,对孕妇及其家庭、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,对于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仅占总体教育的50%,而医疗保健知识的缺乏达50%。因此应对医患双方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。
2. 高龄产妇和瘢痕子宫妊娠增多:2016 年初,国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,高龄孕妇的比例从2000 年的4%, 增加到2015 年的11% 左右,2017 年更是增长到15.38%。现阶段我国每年的分娩数量达1 500 万,瘢痕子宫导致的子宫破裂、凶险性前置胎盘、胎盘植入等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的并发症的发生数量不断增加。围产医学工作者应重视并加快临床研究,及时制定相关并发症的诊治规范。
3. 基层的妇幼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平衡:主要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不平衡、城市与农村不平衡。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在农村都明显高于城市,西部高于中部和东部。每万人可享受的医疗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,农村地区需要大幅度的改善。如何按需配置围产服务资源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。
四、围产人的使命和职责
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创建目标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,提高孕产妇及胎婴儿健康水平和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。几十年来,几代围产人一直将人民健康、孕产妇新生儿的健康作为己任,不折不扣的践行着,努力着,奋斗着。
而今,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,回顾祖国的发展历史,重温围产分会的创始初衷,回忆围产分会的足迹,更深感使命的伟大和责任的重要。
1. 应以上述围产医学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:预防为主、健康为主、以基层为重点。针对重点人群、重点疾病进行防控,达到最终“降三率”的要求,即降低出生缺陷率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。
2. 始终以推广围产医学新理念、新观念、新技术,促进围产医学持续发展为宗旨。为全国的围产工作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。深入基层,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化培训和技术传、帮、带。
3. 把学习科研知识、发扬务实科研精神、传播先进科研思想、推广有效科研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,以此推动各地区围产医学的发展。
4. 利用循证医学证据,结合中国孕产妇的临床实际情况,制定产科常见、危重疾病的诊疗规范和临床指南(包括基层版的指南规范)。同时在全国建立区域性医疗团队协作,希望通过专题讲座、案例讨论、手术演练、实践操作以及网络等技术手段,达到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医疗同质化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。围产医学的发展和进步,与孕产妇的健康息息相关,与子代的近期和远期健康密不可分,更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。